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如何做好大运会筹备 成都市体育工作大会部署重

来源:体育风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5月18日,2021年成都市体育工作暨大运会筹备工作推进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2020年成都市体育工作,并对2021年的相关工作作了安排部署。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成都市体育工

5月18日,2021年成都市体育工作暨大运会筹备工作推进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2020年成都市体育工作,并对2021年的相关工作作了安排部署。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成都市体育工作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谋赛、营城、兴业、惠民”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体育工作将做好谋篇布局,着力为世界赛事名城向世界体育名城,再到世界生活名城的历史性跃迁做好开局。来自成都市体育系统、市级相关部门、在蓉体育企业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成都市体育局对2020年成都体育工作了进行了总结回顾。赛事活动方面,去年,成都成功举办了一系列精彩赛事。例如,在全球大型体育赛事停摆的背景下,创新举办的全国首场线下路跑活动“成都双遗健康跑”,被誉为落实防疫举措“教科书式”的赛事活动。

除此,成都还高标准安全举办万人规模的成都马拉松,“线上”中日韩围棋大师赛等活动,有效助力经济社会恢复正常秩序,有力提升城市形象。高水平承办了中国羽毛球超级联赛、足球甲级联赛、女篮联赛、围棋甲级联赛、中网巡全国总决赛等5项职业联赛,并成功申办2021羽毛球世青赛和2024年羽毛球汤尤杯赛。

如何高效推进今年成都体育工作,做好大运会筹备工作?会上,成都市体育局明确了2021年成都体育工作的5个主要目标和7项重点工作。

目标一,即高质量推进成都大运会筹备工作,深入开展2022年世乒赛和射击世界杯、2023年男足亚洲杯等赛事前期筹备工作,并着力构建独具天府特色的赛事体系,推动体育赛事由“增量”到“提质”。

目标二,加快完善全市重大体育设施体系,积极打造“家门口”运动空间,推动体育设施由“节点布局”到“全域均衡”。

目标三,加快建设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突破4000场次,推动全民健身由“示范引领”到“融入生活”。

目标四,深化体教融合,强化“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完善青少年竞训体系,推动人才培养由“单一封闭”到“多元开放”。

目标五,以产业功能区为平台、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消费场景打造为重点,建设全国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由“高速度”到“高质量”。

如何通过有力举措实现上述目标,成都市体育局在会上进行了详细解读。

坚持标准不降,高水平筹备成都大运会

按照成都大运会“目标不变、力度不减、注重质量、提高效益”的办赛策略,优化调整18个竞赛项目日程,持续完善场馆运行计划。充分利用延期举办带来的窗口期,持续开展“爱成都·迎大运”主题活动,将大运元素融入“天府绿道健康行”“社区运动节”等活动,创办“大运项目走进高校”系列赛事活动,形成全民支持办大运的良好氛围。

坚持引育并重,高标准打造特色赛事体系

据悉,成都将利用锦城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奥体公园等优质资源引进户外运动、山地运动、长距离越野等品牌赛事,打造具有公园城市特质、天府文化气质的特色赛事。

此外,成都还将引进高水平电子竞技国际赛事,加速打造“电竞文化之都”。继续科学编制未来10到20年重大赛事规划,持续优化成都市体育赛事体系。

坚持落细落小,高水准建设便捷化体育设施

全力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推动体育设施植入天府绿道,提升公园城市运动活力。

此外,成都还将聚焦群众就近健身需求,新增不少于50处家门口的“社区运动角”,加快推进“15分钟健身圈”覆盖全域。

同时,全面完成首批22个智慧场馆建设并投入使用,确保公共体育场馆全年接纳市民健身不少于400万人次。

坚持以人为本,高品质服务市民科学健身

推动体育赛事活动更好地走近市民,突出“天府绿道健康行”全民健身品牌,实现“社区运动节”覆盖全市所有社区,助力打造“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等。

在“体医融合”方面,成都将积极构建“体医融合”新机制,探索推动市民健康“关口前移”,培训首批社区健康师200名,推动城乡居民体质合格率突破93.1%。

坚持体教融合,高起点推动青少年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体育风尚》 网址: http://www.tyfszz.cn/zonghexinwen/2021/0518/1510.html



上一篇:体育中考如何发挥“指挥棒”作用
下一篇:宁夏体育职业学院组织学生开展防震减灾应急疏

体育风尚投稿 | 体育风尚编辑部| 体育风尚版面费 | 体育风尚论文发表 | 体育风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体育风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