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体育)记者观察:两所小学的困境与自救

来源:体育风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新华社昆明3月28日电 记者观察:两所小学的困境与自救 新华社记者岳冉冉 3月,记者采访了云南两所小学。两校相隔691公里,一所在城市,一所在农村。海拔、生源、条件等都不同,但

  新华社昆明3月28日电 记者观察:两所小学的困境与自救

  新华社记者岳冉冉

  3月,记者采访了云南两所小学。两校相隔691公里,一所在城市,一所在农村。海拔、生源、条件等都不同,但相同的是,两名校长都选择了用体育来突围学校“困境”。

  高辉,50岁,昆明市盘龙小学校长,从事小学教育31年。2020年秋季,她开始尝试解决困扰城市家庭的“三点半”难题。三点半,孩子放学,五点半,家长下班,娃谁接?这一尴尬的时间差似乎成了无解的矛盾。请校外托管机构接,家长担心人身与食品安全;老人接,无法常态;家长接,要么得全职在家,要么需请假早退。父母希望学校接盘,但老师有苦。

  虽然教育部门一直倡导学校自主破题,但方法不多。怎么解决这一民生痛点,高辉想到了用体育。

  她在三点半后大力推动特色体育课,可选择的项目有十多个。主校区占地面积小,她就因地制宜,选择简便的锻炼方式。为使家长放心,学校买齐了保险,并引入了靠谱的第三方力量“云南省学生体育协会”,这是教育部门和民政部门认证、备案过的机构,正规、专业、学费便宜,专业教练与体育老师搭档,不仅提高了体育老师业务本领,也有了安全双保障。

  高辉思路明确,体育课就是主科,她不仅处处给体育老师“撑腰”,还给孩子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和假期作业。她认为体育与孩子视力有正相关性,三点半后在户外的阳光下锻炼,能有效防止近视。既学到了体育技能,锻炼了体魄,还能保护眼睛,一举三得。

  与盘龙小学的“三点半”突围相比,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第二小学(下称“德钦二小”)用体育破解的是农村孩子的“情感安放”问题。

  格桑尼玛,50岁,德钦二小校长,从事小学教育30年。这所只有10年校龄的寄宿制小学,被他打造成了云南有名的足球、篮球特色校,特别是足球女队以“大力”闻名,队员的射门能踢穿广告牌。但学校这些成绩的取得也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水到渠成。

  德钦二小共有868名农村学生,99%都是藏族。孩子的家多在边远高寒山区,到了入学年龄,他们就到这,和老师一起住校,每年寒暑假回两次家。

  比起过去村里的“一师一校”,集中办学的好处是孩子能接受更正规、更高质量的教育,但缺憾是寄宿制让孩子远离家人,少了亲情陪伴。刚入学的孩子想家、语言不通、腼腆内向、不爱说话。为了让他们打开心扉,尽快融入集体生活,格桑决定在全校大力开展体育运动,且老师作为“校园家长”也必须参加。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每天的晨跑、跳绳、锅庄让孩子很快交上了朋友;运动会激发了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取得的运动成绩让他们逐渐自信;校队出征或凯旋,全校师生给予最高礼遇,孩子们感受到了尊重和信任;校队的孩子被大山外的学校“挖走”,开启了新的人生。最主要的是,运动让孩子们性格开朗了,饭量大了,体格壮了。格桑说,体育成了这些寄宿生的精神世界,也成了他们健康体魄的守护神。

  孩子每天两个多小时的运动量让我吃惊。以一名普通学生来说,早6点20开始顶着繁星晨跑,10点大课间跳锅庄,午饭后跳绳与篮球,晚7点自由锻炼,9点寝室熄灯。生活老师说每个孩子入睡非常快,就像耗尽电量的电池。

  作为校长,格桑从不担心孩子近视,因为一个班就一两个“小眼镜”;他也不担心孩子小升初后要面对中考体育“100分”,因为他们的孩子人人能拿满分。他唯一期望的就是能请到专业教练,在体育技能上给农村孩子拔高。

  一开始,记者很好奇两位校长用体育突围困境背后的驱动力,直到采访结束,终于找到了答案。

  高辉说:“一个健壮的体魄,一双明亮的眼睛,一个终身运动的自觉习惯,是我想送给小学阶段孩子们的礼物。”

  格桑说:“我想送给孩子的是有关体育的记忆和故事。六年的晨跑会让他们明白,人生可以放慢速度,但绝不要放弃。”(完)

文章来源:《体育风尚》 网址: http://www.tyfszz.cn/zonghexinwen/2021/0328/1091.html



上一篇:平台下架耐克!体育圈发声,娱乐圈抵制!针对
下一篇:体育数字媒体The Athletic与短新闻服务企业Axios或将

体育风尚投稿 | 体育风尚编辑部| 体育风尚版面费 | 体育风尚论文发表 | 体育风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体育风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