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体育风尚》栏目设置[05/29]
- · 《体育风尚》收稿方向[05/29]
- · 《体育风尚》投稿方式[05/29]
- · 《体育风尚》征稿要求[05/29]
- · 《体育风尚》刊物宗旨[05/29]
中学体育教学方法分享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有优势可以借助,也有劣势需要扭转。如学生的学习压力变大,“应试目标”已经深入人心,很多家长、学生会将学习的重点放在“智育”上,“体育”被当做
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有优势可以借助,也有劣势需要扭转。如学生的学习压力变大,“应试目标”已经深入人心,很多家长、学生会将学习的重点放在“智育”上,“体育”被当做了需要让路的“副科”。这自然会给中学体育教学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压力越大,学生对于放松心境的音体美等学科就越喜爱,这又为我们开展教学提供了契机。基于此,在笔者看来,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把握好每一个契机,应用方法,努力实现高效化教学。下面笔者就对中学体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分享。
一、激发兴趣
有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都明了一点,那就是,“兴趣”是启动学生认真、刻苦学习的“钥匙”。具有叛逆性特点的中学学生在参与体育训练时,我们更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全面实施条件下,要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通过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归根揭底还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长跑时只是简单的跑,学生就不会主动去练习,但加些人文感情如“迎奥运火炬传递”就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活动体现“个性”
缺乏“个性”是学校教育的最大不足。在面对几十个学生时,在短短的四十几分钟里,我们实施的只能是“同一的方案”,实现的只能是“同一的目标”。对于此我们要注意做出改变,教学方法应能为学生提出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参考使其择优而行,以适应学生因身高、体重、智能、运动动机、运动经历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的运动,在生理上获得快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社会适应能力提到提高;都能学到新知识,并在运动技术上有所提高。
三、给学 生学习的空间
对于人们来说,“学习空间”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笔者认为学习空间指的是有训练时间、空间,有思考、品味空间,当然还需要有交流、探究空间。基于此,教学方法不必过分强调行动一致,应提倡“形散神不散”。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能在现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敢于想象敢于行动的好习惯,在对动作的重点、难点分析时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抒发不同的感受,认可并承认学生能力上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发展空间,促进学习的热情的提高。
四、成为“能手”
让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目标指向当然是为了“强身健体”,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学生的目标是“学”,“学技术”、“学技能”是必须的。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中学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的技能基础,对于他们来说“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就像我们教会学生运球并不难,但是让学生学会怎样打好篮球却很难,教师应在教授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注重与学的学习方法方式能力等结合,同样,在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教会学生锻炼比带着学生锻炼更为重要。
五、改变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学生参与的就是“说完练”、“练完看”的活动过程,在当前我们对于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诸多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进行了创新。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运动情境或运动课题,学生表面上看是循着一条曲线学习技能,导致了运动技能获得效率方面的损失,但是这种损失在另一方面,却通过学习能力和学习精神的培养这一教育意义上的价值的实现得到回报。“曲线式教学”为改变传统的传授教学方法,为“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方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六、注重备课环节
在前面笔者已经说过,学校教育的缺陷就是过于“统一”,尤其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这种统一性也非常突出。如何改变这种问题呢?笔者认为就要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下足功夫。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类型设计教学法,不设上下限,力争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身心的差异,并把它视为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备课中努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七、改变教学心态
内在决定外在这一点,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识。在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学习实践中,我们更需要帮助学生完善“内在”。基于此,我们要注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用健康的“教心态”,养成健康的“学心态”。如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文章来源:《体育风尚》 网址: http://www.tyfszz.cn/qikandaodu/2021/0113/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