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体育风尚》栏目设置[05/29]
- · 《体育风尚》收稿方向[05/29]
- · 《体育风尚》投稿方式[05/29]
- · 《体育风尚》征稿要求[05/29]
- · 《体育风尚》刊物宗旨[05/29]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防范措施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体育课是技师学校的必修课程,通过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学生利用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行反复训练,能够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同时在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是
体育课是技师学校的必修课程,通过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学生利用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行反复训练,能够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同时在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是学生思想和行为表现较多的时候,为向学生开展思想和道德教育提供了有利时机。但是体育运动训练不同于其他课程,因为运动过程中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所以会导致学生发生运动损伤。为了防范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应该对产生运送损伤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制订出完善的防范措施,确保体育课程能够顺利进行,以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1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1.1 训练负荷比例欠佳
在体育运动训练中,有些项目的训练强度较高,如果训练负荷过高,超出身体机能所能承受的极限,就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对追求耐力训练的运动项目而言,受训者每日都需要进行有氧运动训练。如果训练的时间较长,出现运动透支时,就会导致肌肉拉伤的运动损伤。对需要爆发力的运动项目而言,受训者需要进行高强度的肌肉爆发力训练,肢体关节在受到超负荷重量时,会导致关节组织受损的运动损伤。这些都是由于训练强度较高,训练负荷与受训者身体机能失衡所导致的。
1.2 训练方法不当
在体育运动训练中,进行运动训练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受训者体能耐力、爆发力、柔韧性、平衡感等。但是由于训练条件所限,受训者基本为集中训练,采用统一的训练方法。有些训练方法在短期内会见到显著的成效,但是受训者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也会增加,主要表现为陈旧性损伤未完全恢复的受训者。因为每位受训者的受伤部位不同,但是采用的是统一的训练模式,无法顾及每个人的训练风险。所以在训练中,就会导致陈旧性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
1.3 训练心理预期过高
训练负荷比例欠佳和训练方法不当是体育运动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客观原因,这些都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整进行预防控制。但是有些运动损伤是由于受训者主观心理对自身运动能力预期过高而造成的,受训者想要获得更好的技能,就会盲目增加训练负荷,没有考虑到身体机能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而在没有教练员看护的情况下单独训练,自己无法发现训练过程中动作是否规范,在出现技术偏差的情况下也会发生运动损伤。所以受训者单独训练,是受训者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观因素,是不健康的体能训练。
2 体育运动训练出现运动损伤的防范措施
2.1 科学调整训练负荷度
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只有合理的训练负荷,才能够有效提升受训者的体能状况,如果训练负荷过高,就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如果训练负荷不足,就无法达到训练的目的。所以在训练之前,应该对受训者的身体机能,包括耐力、爆发力、关节承重力等进行详细调查,为确定个人训练指标提供有利依据。在训练过程中,要考虑到受训者陈旧性损伤的恢复状况,合理控制训练负荷。受训者在训练过程中一旦出现身体透支现象时,一定要及时降低训练负荷,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训练负荷与身体机能的平衡性。
2.2 增强训练方法的针对性
为了保证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应该强化训练方法的针对性。对突发性运行损伤而言,大多与热身运动不充分有关,可在训练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来规避运动损伤。但是陈旧性损伤多数为关注度不够导致的,所以在训练时要有针对性的采取训练方法,确保有陈旧性损伤的受训者不参与有关损伤部位的训练,但是可以进行辅助训练,以加强对损伤部位的保护能力。所以在训练之前,应该对受训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详细了解,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避免陈旧性损伤的发生。
2.3 加强受训者心理指导
受训者对自身的心理预期较高有利于提高训练的积极性,但是由于盲目的自信而进行单独训练,因为增加训练负荷超出身体机能,就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所以要对受训者进行心理指导,对训练与自身的机能有正确的认识,避免盲目增加训练量。同时,教练员要加强受训者动作的规范性,避免因为动作不规范而发生运动损伤。
3 结束语
在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因为训练负荷比例不佳,训练方法不当,或者心理预期过高等因素,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所以应该合理调整训练负荷比例,科学规划训练方法,提高受训者的心理健康辅导,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文章来源:《体育风尚》 网址: http://www.tyfszz.cn/qikandaodu/2020/1116/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