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体育风尚》栏目设置[05/29]
- · 《体育风尚》收稿方向[05/29]
- · 《体育风尚》投稿方式[05/29]
- · 《体育风尚》征稿要求[05/29]
- · 《体育风尚》刊物宗旨[05/29]
体育治疗中小学生轻中度近视的探讨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目前近视患者已近6亿人口。近期,教育部发布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显示,我国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小学生的近视率更是接近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目前近视患者已近6亿人口。近期,教育部发布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显示,我国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小学生的近视率更是接近40%,小学四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达36.5%。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近视已成为值得重视的“隐性健康”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的眼健康。
一、近视形成的原因及分类
眼睛是人体重要视觉器官,由眼球和保护眼球的附属器官两大部分组成。眼球是视器的主要部分,由眼球壁和透明的内容物组成。眼球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感光系统为视眼球壁由外、中、内三层膜构成。长期用眼不健康又不注意眼睛卫生保健,会使眼睛发生变化。如眼球前后径变长,物像通过屈光系统的焦聚落在视网膜的前面,而在视网膜上物像模糊不清而形成近视。
近视(myopia)是指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主要影响因素为遗传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另外还有近距离长时间工作、户外活动时间和户外光照强度、吸烟、年龄、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收入、母亲育龄、母乳喂养等。遗传学统计研究结果表明,近视者的后代更易发生近视,长辈的近视度数越高,后代发生近视的几率也就越大。
近视从度数上大概可以分三类:轻度近视(300度以内)、中度近视(300~600度之间)和高度近视(600度以上)。单纯性近视多为600度以内,这类近视眼的特点是眼的屈光系统与视网膜两者匹配不正常,而视力明显降低,这类近视眼如果采取正确的治疗是可以取得满意效果的。近视度数越高,眼轴(眼球长度)越长。600度以上多为病理性近视,这类近视眼除了屈光系统异常外,还合并有其他组织的病理改变,如近视性巩膜后葡萄肿、视网膜剥离、黄斑部出血、视网膜萎缩、黄斑变性、玻璃体浑浊和晶体浑浊等。这类近视眼采取治疗后往往得不到较好的效果。
二、体育治疗中小学生轻中度近视的研究依据
据国外研究显示,近距离工作的时间长短对年龄较小的儿童作用明显,青少年则没有明显差异。研究中还显示出户外活动增多,光照强度强,会使瞳孔缩小,精深增加,成像更清晰,使眼轴正常而减缓近视。与此同时,户外光照强度增加可以引起视网膜局部多巴胺的释放增多,多巴胺释放增多亦可以减缓近视。
体育活动,尤其是中小学生的体育活动,大多是阴、晴天在室外进行的,同时,能够减少中小学生近距离的工作时间,尤其是小学阶段,还能增加中小学生户外活动,通过增加户外光照增加多巴胺的释放,对小学生视距变化影响较大,据已有研究显示能够有效地预防儿童近视。中小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不仅能锻炼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群,还能增强眼内调节肌与眼外辐辏肌群的作用,提高其收缩力量和调节能力,使眼睛的调节和辐辏作用更加协调。因此视力正常的眼睛,通过体育锻炼能预防近视眼的发生;已患近视的眼睛,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止近视度数加深的作用。
三、体育治疗中小学生轻中度近视的机理
体育对近视的矫治有别于戴眼镜或者通过手术矫治视力,戴眼镜或者手术是眼睛接受被动治疗达到恢复视力的目标,体育疗法是人主动地改善眼睛周围的视神经达到恢复视力的目标,比较而言体育疗法更为主动、自然,减少对眼睛治疗之后的副作用,更加有利于眼睛的健康发展。
体育运动种类繁多,据已有的研究显示,打乒乓球一类运动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近视。造成近视的重要原因是眼睛疲劳,即眼睛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增加,以便增强曲光能力,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清物体;而看远处物体,则不需调节。近视患者看近处物体时,两眼球会聚向鼻根方向,眼外肌肉压迫眼球,逐渐地眼轴就会慢慢变长,造成近视。而中小学生在参加乒乓球运动时,双眼必须紧紧盯住穿梭往来,忽远忽近,旋转多变的乒乓球,使眼球内部不断运动,血液循环增强,眼神经机能提高,因而能使眼睛的疲劳消除或减轻,改善睫状肌调节能力,促进视力良性发展,从而起到预防或治疗近视的作用。
近视是发病率较高的眼病,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生活质量。体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地通过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过程和文化活动。体育治疗是人自身主动地改善眼睛周围状况而进行的主动治疗,由内向外,对中小学生轻中度近视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更利于眼睛未来的健康与发展,更能提升中小学生的生活质量、学习生活水平。
文章来源:《体育风尚》 网址: http://www.tyfszz.cn/qikandaodu/2020/1116/690.html
上一篇:体医融合研究现状分析及思考
下一篇: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防范措施